(发布日期:2017-12-10 点击次数:1723)
文章来源:开立超声 作者:张一丹、杨斌(南京总医院)
使用机型:S50
病史:胡女士,30岁
主诉:哺乳期右乳肿痛12天。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自诉有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右侧乳房皮肤明显红肿,内上象限近乳头处见皮肤溃破,触之质稍硬,有波动感。左侧乳腺未触及明显包块;双侧腋下及双侧锁骨上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所见
右侧乳腺内上象限见大小约55x33mm 低回声团块,延伸至皮肤,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分布不均匀,探头按压时可见少许低回声蠕动,CDFI示周边可见少许彩色血流信号。
图1 :二维超声示不规则低回声团块,界限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絮状回声。
图2、3: 多个切面显示该团块向皮肤方向延伸,团块上方皮肤层增厚,回声偏低。
图4 :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周边及皮肤层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肿块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
右乳低回声团块,BI-RADS分级4A级,结合病史,考虑急性乳腺炎伴脓肿形成。
诊断过程
患者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予以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6天,乳腺疼痛减轻。2017-10-24于我院行乳腺脓肿穿刺涂片示:直接涂片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直接涂片检出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于我院乳腺外科行右侧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并放置双套管持续清洗引流。术后诊断为:右乳急慢性炎伴脓肿形成。
讨论
乳腺脓肿:多发生于哺乳期的初产妇中。患者症状一般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初期首先引起乳腺炎,患者常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炎性肿块逐渐软化进而形成脓肿。常见的超声表现为:病灶有较厚的壁,内回声不均匀,有沉积物回声,探头按压时内部回声可见蠕动,一般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仅壁上有血流。
常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性囊肿,属于良性乳腺疾病,哺乳期发病者达86%,少数可发生于哺乳期后。本病多因乳腺结构不良、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管阻塞,以至导管扩张、乳汁淤积而形成积乳囊肿。一般表现为表面光滑可活动、有囊性感、边界清无压痛的肿块,当囊内容物变浓稠时,弹性感消失,硬度增加而变得较坚实,但边界仍显示清晰。
2、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50~60岁,大多数病人有乳头内陷畸形。病变多位于乳晕区及其周围,常常也表现为肿块样回声,并且通过导管样结构与乳头相通。与急性乳腺炎伴脓肿形成不同,浆液性乳腺炎对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
3、炎性乳癌: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肿瘤特点酷似急性炎症改变,乳腺弥漫性增大,乳腺皮肤红、肿、热、痛,但一般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炎症性反应。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发现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而急性乳腺炎通常发生在哺乳期妇女,常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抗生素治疗有效,穿刺可见脓液和坏死组织,涂片可见炎性细胞。
参考文献:
1、王凤,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脓肿临床价值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
2、沈宏雯,等. 高频彩超检查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16.
3、李林,等. 积乳囊肿超声表现1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