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2-10 点击次数:2251)
文章来源: 内蒙古超声影像研究所 作者:孙雅琴 王淑敏 王金锐
对于腹痛或腹泻的儿童,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发现以下超声征象:1、在上腹部通常为左上腹肠管横切可见到“同心圆”征象,纵切呈“套袖”征象(图1);2、“同心圆”直径比较小通常≤52.5px,“套袖”长度比较短通常≤87.5px;3、套叠处肠壁无明显水肿,周围无积液,近端小肠扩张不明显;4、套入肠管蠕动频繁;5、套叠包块内有时可见肠系膜套人(图2),但未见像原发性肠套叠常见的将淋巴结或阑尾套入其中的表现;6、彩色多普勒:套叠处小肠壁可见明显血流信号(图3);7、所有套叠包块在最长24 h内均自行复位,无需灌肠治疗更不需手术复位。
图1
图2
图3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1],多见于4个月-2岁儿童,多数为回肠结肠型肠套叠;未累及回盲部及结肠而仅发生在小肠部位的套叠称为小肠套叠。由于婴幼儿肠功能较薄弱、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炎症和饮食改变等多种因素刺激引起肠蠕动异常和肠痉挛,当相邻段小肠蠕动节律不协调时,近端肠管顺蠕动推入远端肠管腔内从而发生小肠套叠[2]。短时间内未经治疗并自行复位的小肠套叠称“暂时性”小肠套叠,是一种暂时性的功能性改变。
暂时性小肠套叠在儿童肠套叠中并不少见,约占儿童肠套叠的17%[3]。大多数的暂时性小肠套叠是无症状的,通常是在使用超声或CT检查其他疾病的时候偶然发现的[4]。(图4、图5)
图4
图5(同一水平延迟扫查,未见肠套叠征象)
如何判断和预测小肠套叠是否能够自行复位、属于暂时性还是持续性,对于临床医师而言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看套入部分的长度,如果长度≤87.5px,可以保守治疗,45分钟后再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是否自行复位[3]。最能体现“暂时性”的特点表现是动态观察套叠部肠管情况,图像变化较快,部分蠕动异常活跃的肠管可见连续套叠一复位一再套过程,有时仅因探头检查时的加压刺激而出现松解,未复位的患儿嘱其适当自由活动经过45分钟后再次复查,可见套叠包块消失。
当我们检查过程中发现小肠套叠时,仔细观察套入部肠管结构及回声,套入肠管的长度(暂时性<87.5px)等超声图像特点,对可疑暂时性肠套叠的患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以减少过度治疗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 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Ol:737-749.
2. 张金哲.小儿肠套叠-痉挛学说[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2,1(4):289-292.
3. Kornecki A, Daneman A, Navarro O, et al.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clinical spectrum, management andoutcome[J]. Pediatric radiology, 2000, 30(1): 58-63.
4. Munden M M, Bruzzi J F, Coley B D, et al.Sonography of pediatric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differentiating surgicalfrom nonsurgical ca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007, 188(1):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