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学科普 > 科普园地
【科普文】腹内疝的超声诊断

(发布日期:2017-12-10 点击次数:1918)

文章来源:超声拾贝        作者:nxx


腹内疝的超声诊断

腹内疝的超声表现:

(1)小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蠕动增强;

(2)扩张和非扩张肠管间有过渡区;

(3)小肠堆积成团并受压,好像是被袋子包裹着一样。这种表现出现在过渡区的远端一侧;

病例报道

病例1

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心口疼和呕吐,由于经过对症的治疗后症状没能缓解,所以来做超声检查,发现多处的小肠扩张,蠕动亢进,提示小肠梗阻。扩张和非扩张的临界点位于脐上正中,扩张肠管位于右侧(图1)。临界区的肠管没有发现内在的异常。


脐上斜向扫描显示在扩张和非扩张肠管间存在过渡区(箭头)。

临界区左侧的部分小肠肠管塌陷(图2),看不到蠕动,表现为肠管的受压和堆积,好像被紧紧地填入一个囊内。


过渡区左侧横向(A)和纵向(B)扫描显示肠管堆积成团并受压,好像在疝囊内紧紧的压在一起。

腹腔镜检查,发现一个十二指肠左侧的腹内疝,并予以了适当的修复;

病例2


8岁男孩出现急性右侧肋缘疼痛并呕吐。超声显示小肠梗阻。扩张和非扩张小肠肠管临界区位于右侧髂窝(图3),此区域右侧和上方的小部分的小肠肠管堆积受压成胶囊状,蠕动消失(图4)。诊断为腹内疝导致的小肠梗阻。病人而没有再做其他检查进行了手术治疗。

右侧髂窝斜向扫描显示扩张和非扩张肠管的过渡区(箭头)。

过渡区右上斜向扫描显示肠管堆积成团并受压。

病例3

1岁大的女婴突发持续性呕吐近24小时。临床诊断为中肠旋转不良而进行超声检查,显示小肠明显的扩张,蠕动亢进,提示小肠梗阻。临界区位于右侧髂窝(图5),其右侧的部分的小肠肠管堆积受压(图6)。患儿不能承受其他的影像学检查。由于保守治疗后没能出现改善,患儿进行了腹腔镜检查,发现是盲肠旁的腹内疝导致的小肠梗阻。

5:右侧髂窝斜向扫描显示过渡区(箭头)。

6:横向扫描显示肠管堆积成图并受压。
病例4

6岁大的女孩出现腹痛并呕吐,脐部左上有一不清晰的肿块,此次发作的大约10天前曾有过持续约数小时的类似症状,临床考虑肠套叠。超声显示脐部左侧有2处扩张的肠管,临界区位于中线处,这2处肠管有薄的包膜覆盖之所以能看到包膜是因为囊内和腹腔存在少量积液(图7)。病人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根据其临床病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左侧的腹内疝,在疝囊内存在扩张的肠管,这是因为疝囊颈部的输出端肠管梗阻而导致的。

7:左侧腹部的组合横向扫描显示疝囊内的扩张肠管(短箭头),疝囊周边的液体表明了其轮廓,过渡区位于疝囊的颈部(箭头)。

总之,超声可以辨认腹内疝的特征。如果发现这些征象,超声可以做出腹内疝的诊断。


(本文图片来源于J Ultrasound Med2006; 25:105–110,部分文字翻译摘自丁香园超声版xihuansushi站友)